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閉後,一些以其縮語聞名的金融產品走進歷史的垃圾箱。但投資者對高收益和相對無風險證券的興趣卻從未消失。

那場金融危機永久性地損害了信貸市場中許多深奧且高風險部分的聲譽,但新產品已經問世,有些產品的結構更有活力。如今,資金經理正在通過證券化結構(稱為抵押貸款證券,CLO),以及由消費者債務而非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來搶進槓桿貸款。甚至連債務擔保證券(CD新竹監視器O)也在捲土重來,許多人將2008年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元兇歸咎於CDO。

與此同時,貨幣市場指標原本旨在警告資金壓力的跡象,如今已LED跑馬燈被無所不在的央行和不斷膨脹的財政支出所扭曲。有一些數據曾經是美元融資壓力的強有力指標,受到高度關注,例如Libor與隔夜指數掉期(OIS)之間的差距,但現在的錯位似乎反映了結構性的變化。

各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減輕了金融機構對銀行間融資的需求。因此, Libor-OIS殖利率差大跌,連帶美國兩年期掉期利差隨之走低。這抑制了市場對其他金融風暴的反應,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貨幣市場改革。當Libor-OIS在今年4月份達到八年多來的最高水平時,市場參與者並沒有感到恐慌。投資者曾經認為,上述殖利率差為市場如何看待信貸狀況提供一個更完整的面貌,現在則比較是由 技術因素來帶動,例如貨幣市場的資金流動、國庫券供給、聯準會政策預期,以及圍繞資金匯回的美國稅改疑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盈意 的頭像
    賴盈意

    賴盈意的生活好康介紹部落格

    賴盈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